為患者架起生命之“橋” ——市六院(市心血管病醫院)重點建設學科、心血管外科系列報道之一

日前,召陵區萬金鎮71歲的張先生因患冠心病、不穩定性心臟病等疾病先后在市六院(市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內科和心血管外科住院治療。該院醫護團隊為張先生成功實施了心臟不停跳主動脈-冠狀動脈搭橋術。術后,張先生被先后轉入心臟外科重癥監護病房和心血管外科病區進行了11天的綜合治療,目前已回家休養。近三個月來,市六院已經成功開展多例心臟手術。
心血管外科是市六院重點建設學科。該院靠大聯大,與省級心血管病醫院簽約進行深度合作,并聘請國內心外科專家分別擔任名譽院長和心外科主任,帶領心血管病專家團隊長年到市六院坐診、查房和手術。通過“傳幫帶”,該院心血管外科診療水平和護理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作為我市第二家可開展心臟手術的醫院,市六院心血管外科團隊在2018年9月成功開展該院首例心臟手術——體外循環下心臟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置換術,隨后相繼開展了心臟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體外循環下主動脈根部置換術加主動脈瓣置換術等心血管外科手術。近日,市六院心血管外科團隊與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聯合,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了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該患者53歲,兩年前查出患有嚴重冠心病后堅持口服藥物治療。隨后,該患者間斷發作心前區疼痛。三個月前,患者因胸痛加重到市六院就診。造影顯示患者3支冠脈幾乎全部閉塞,病情危重需要盡快手術。考慮到患者心功能和血管條件較差,手術難度及手術風險較大,市六院醫護人員立即聯系該院名譽院長、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楊斌教授及其團隊共同討論病情及治療方案,最終決定采用不停跳體外循環搭橋術。術中,醫護團隊密切配合,全力保障了手術順利進行。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目前已經出院。
(市六院心血管外科手術現場。市六院提供)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即通常所指的冠狀動脈搭橋術,是一種常見的心臟外科手術,是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市六院副院長劉輝介紹,搭橋手術有不停跳搭橋和停跳搭橋兩種方式。不停跳搭橋是在患者心臟持續跳動下進行搭橋手術,與以往體外循環下心臟搭橋術相比,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長縮短且創傷較小,同時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全身炎性反應、凝血功能障礙和氣栓血栓等并發癥發生的可能。但是,不停跳搭橋手術需要手術者和麻醉師對術中患者狀態進行精準掌控。稍有不慎,手術操作帶來的刺激可能會引起患者心律失常甚至室顫心跳驟停,需要在手術臺上對患者進行搶救。此次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的成功,進一步推動了市六院心血管病專科建設,標志著該院心血管外科技術水平邁上了新臺階。
近年來,市六院在心血管疾病診療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先后獲批掛牌市心血管病醫院、市心血管治療中心、市腫瘤治療中心和市健康管理中心,并順利通過了中國胸痛中心、中國心衰中心、中國房顫中心、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中國卒中中心、國家級肺血管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心力衰竭專病醫聯體心力衰竭和心肌病中心驗收。在學科帶頭人、院長趙森的帶領下,市六院集中人、財、物資源,全力推進心血管病學科建設,成立了四個心血管內科病區、一個心外科病區和全市首個專科心衰病區,建立了立體心電圖(中國)研發與培訓中心,并不斷細化冠脈介入、心電生理、心力衰竭、心臟康復、心臟重癥、高血壓病等亞專業,常規開展冠脈造影、冠脈支架植入、心臟起搏器植入和射頻消融術及ECMO(人工膜肺),具有較強的解決心血管病各種疑難雜癥及危重癥搶救的綜合能力。
下一步,市六院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進行合作共建、資源共享,加大在學科建設、人才培育、技術引進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心血管外科建設步伐,在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大血管疾病等各專業領域實現技術攻堅,逐步擴大心血管外科手術業務范圍。該院心血管外科團隊也將持續提升醫療質量和服務能力,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的健康需求,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醫療技術和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