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荷酒業:科技傳承塑造新質生產力

2024年9月,由中原食品實驗室釀酒工程團隊科研創新推出的科學家酒·樂荷酒系列白酒隆重亮相,成為中原食品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旗艦產品;
2024年9月,在經過10個月糧食優選、酒曲精制、釀酒工藝等方面創新融匯后,科學家酒·樂荷酒秋釀儀式正式開啟;
科學家酒·樂荷酒成為我市科技成果轉化標桿模型,將為“豫酒振興”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品樂荷醇香,享樂活人生。科學家酒作為依托先進科技、具有扎實科研基礎的產品,將引領白酒消費新潮流。
創新研發 科學家酒·樂荷酒全新面世
2024年12月28日,在河南樂荷酒業有限公司,記者看到科學家酒·樂荷酒時,頓時被樂酒和荷酒清新淡雅的包裝所吸引。
科學家酒·樂酒定位基礎市場,酒盒和酒瓶外包裝以荷葉的綠色為基調,簡約大方,清新靈動,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審美標準;50度的濃香型白酒酒體色澤透亮,聞一聞香氣濃郁,品一口給人綿甜醇厚、尾凈悠長的感覺。科學家酒·荷酒定位中高端市場,酒盒和酒瓶外包裝以淺色為主基調,瓶身飾以荷葉紋理,搭配金色瓶肩,寓意莊重、沉穩、出淤泥而不染;50度的兼香型白酒酒體微黃透明,飲一杯品出濃醬協調、口味醇厚、豐滿細膩、回味悠長的獨特韻味。
“中原食品實驗室科學家團隊研發出的樂酒和荷酒兩款產品,以其‘不上頭、不口干、醉得慢、醒得快’的核心特點,樹立了健康化、品質化白酒的新標桿。”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韓北忠從專業角度分析了樂荷酒在釀酒糧食優選、酒曲精制、釀酒工藝等方面的創新之處。
韓北忠告訴記者,中原食品實驗室依托科學家酒·樂荷酒項目,積極推動“豫酒振興”戰略,聯合漯河市國有資本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河南中原藍少康酒業有限公司(臨潁少康酒廠),成立河南樂荷酒業有限公司,聚焦白酒釀造工藝設計與優化、制曲與釀造裝備研發、白酒產品質量管理三大核心領域開展技術攻關,通過引入現代化儀器分析技術和科學數據指導,解決了傳統釀造工藝老舊、產品品質不穩定等技術難題。
匠心獨具、科技加持下的科學家酒·樂荷酒讓人為之眼前一亮。來自糧食、微生物、釀造、裝備、風味化學、營養健康等釀酒相關領域的院士、科學家和專家品鑒后高度認可樂荷酒,給出總結評價:樂酒酒體清亮透明,香氣濃郁、陳香舒適,綿甜醇厚、尾凈悠長,具有獨特的濃香風格;荷酒酒體微黃透明,濃醬協調,口感醇厚細膩,空杯留香持久。
“樂荷酒是傳承創新的產物。樂荷酒的研發圍繞一個‘中’字,有三重意蘊:其一,樂荷酒根植于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原大地,由中原食品實驗室研發;其二,樂荷酒酒精度為50度,中等度數恰到好處地平衡了烈與柔;其三,樂荷酒令人愉悅,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河南話‘中’在味覺享受上的意境。”韓北忠說。
為什么要以“科學家”為這款酒命名?“科學家酒就是要以科技創新驅動白酒產業的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原食品實驗室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孫寶國從獨特的角度詮釋了科學家酒的意義,并強調了科技創新、健康飲酒的重要性,也讓河南樂荷酒業有限公司的發展藍圖更加清晰。“我們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白酒行業發展,推動白酒走向世界。要用科學技術闡釋中國白酒的奧秘,從糧食、制曲、釀造、勾調等方面入手,將科學家酒做成一款走向世界的酒。”
談到科學家研制創新白酒的初衷,韓北忠說:“科學家酒·樂荷酒的誕生,承擔著助力豫酒振興的重任。”
2017年,河南省政府印發《河南省酒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豫酒振興”的號角正式吹響。在此計劃中,河南省政府明確表示,要通過5年至10年的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優質酒生產基地、中國白酒文化基地。2022年9月,中原食品實驗室成立,聚焦食品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圍繞新資源挖掘與利用、精準營養與健康等六大方向,開展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引領全省乃至全國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全國食品創新高地、全國食品創新人才高地。
為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豫酒振興”戰略部署,2023年11月10日,中原食品實驗室主任帶隊前往臨潁少康酒廠,就豫酒振興項目落地事宜進行考察,提出“科學家酒”概念,并組建釀酒工程科研團隊。11月28日,中原食品實驗室臨潁少康酒廠釀造中試基地簽約。12月23日,中原食品實驗室釀造中試基地掛牌成立。2024年,中原食品實驗室聯合漯河市國有資本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臨潁少康酒廠,共同成立河南樂荷酒業有限公司,打造科學家酒·樂荷酒,樹立了科研成果轉化標桿。
韓北忠表示,未來,樂荷酒業有限公司將會在制曲、釀造工藝精準控制、健康因子優化以及感官品質提升研發等領域加大投入力度。同時,公司還將進行低度酒、功能酒等新品類的技術研發,以滿足消費者對多元化和健康化產品的需求。
代代傳承,賡續科學家的不懈追求
1983年,新中國第一代微生物領域專家方心芳院士等匠心釀酒人,為少康酒帶來了科技之本、生命之力。如今,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發政率領中原食品實驗室釀酒工程團隊繼續耕耘與傳承,創立了充滿活力的樂荷酒業。
走進中原食品實驗室釀造中試基地,就能感受一段傳承千年的釀酒技藝發展歷程,體驗一份蘊藏在酒香之中的匠心秉持,領悟科技與人文的交相輝映,了解跨越兩個世紀科學精神的賡續和追求。
方心芳是中國微生物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當時中國頂尖、世界一流的微生物學家,也是整個中國白酒釀造方面的重要人物。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在我國釀酒、釀醋、食品發酵、食品加工等方面有著卓越的貢獻。
潁水之畔、沙澧之濱是中國釀酒文化的發源地。20世紀80年代,潁河大曲遠銷北京,時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的臨潁籍微生物專家方心芳偶然發現家鄉酒潁河大曲,本著要為家鄉做點兒事的態度,第一時間聯系了臨潁縣政府。1982年,臨潁少康酒在方心芳的指導下改進了生產工藝,培育出了少康1號、少康2號微生物菌種。如今,這兩個菌種仍被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保藏。方心芳多次委派白酒專家周恒剛、吳衍庸、熊子書和全國評酒女狀元金鳳蘭親臨少康酒廠開展技術培訓、指導生產,讓少康酒一舉進入中國名酒之列。
后來,為更好地把家鄉酒推廣開來,方心芳與郭沫若一起翻閱大量史料典籍后,將臨潁國營酒廠正式更名為臨潁少康酒廠,并邀請時任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廠名。其生產的濃香型白酒定名為少康酒。
“我們之所以采用這樣的合作模式,是以國有資本為引領,探尋傳統科技基因、助力技術傳承,使科研精神、優良技術等在國有資本的推動下煥發新生。”漯河市國有資本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河南樂荷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樊俊嶺說。
經過縝密的分析論證,2024年1月,中原食品實驗室釀酒中試基地落地臨潁少康酒廠。中試基地作為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小試到產業化發展之間的重要環節,為釀酒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發提供了必要的試驗平臺,也為學生和科研人員提供了實際操作和實踐的機會,不僅有助于培養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還有助于加速新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對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試基地共有試驗窖池50口,主要開展發酵劑、釀酒原料、釀造工藝與酒體品質和風味的相關性研究,對實驗室篩選出的優良釀造微生物進行中試規模下的驗證,同時從工藝端進行改進,旨在提升白酒品質。此外,該基地還引進了智能化曲房和全自動制曲中試線1套、自動化酒體處理和勾調中試線1套,為酒曲和白酒品質提升研究提供硬件支持。
臨潁縣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也是科學家們津津樂道的樂荷酒釀酒秘籍——
糧為酒之肉。樂荷酒業精挑細選潁河之畔方圓百里優質土地,承包了萬畝良田作為樂荷酒專用糧基地,并邀請專家培育種植出優質釀酒高粱。這些高粱顆粒飽滿,粗蛋白及淀粉含量高達90%以上,且富含單寧、花青素成分,從而使樂荷酒綿甜醇厚。
曲為酒之母。樂荷酒的制曲工藝要求嚴格,需在特定的環境和溫度下進行。釀酒師們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藝,精心培育出品質上乘的酒曲。這些酒曲蘊含豐富的微生物群落,它們在酒的發酵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水為酒之血。潁河古稱潁水,是“四瀆”之一淮河的最大支流,滋養了中原大地億萬人民。潁河水水質清澈、甘洌爽口,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可以調節酒的酸酯平衡,確保了樂荷酒的口感豐富、穩定。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濃厚的歷史文化,以及大國工匠的精心指導,再加上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使得樂荷酒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升市場競爭力。”樊俊嶺說。
如今,在河南中原藍少康酒業有限公司 (臨潁少康酒廠)院內西南隅,古柏翠竹環繞的是方心芳院士的墓地。這是歷史的述說,也是激勵新時代科研工作者不斷前行的動力所在。
匠心工藝,釀就一杯樂荷美酒
走進樂荷酒業的釀酒車間,濃郁的糧香和酒香沁人心脾。此時,車間內正在進行釀酒作業,有的技師在上甑蒸酒,有的在攤晾加曲,有的把攪拌好的酒醅入泥窖,一片忙碌景象。
車間內,一排排歷史悠久的泥池老窖映入記者眼簾。這就是酒廠的核心寶藏——窖池。“這些歷經歲月洗禮的老窖,孕育了獨特的微生物群落,對白酒的風味、品質和產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原食品實驗室科研助理高增明告訴記者,釀酒工程團隊結合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對菌種進行改良,進一步提升了功能菌株的發酵性能和穩定性。他說:“截至目前,我們已成功篩選出近300株專利菌株。”
千年窖池萬年糟。樂荷酒業目前釀酒的首批50口窖池窖齡長達50年,是當今為數不多的在產大型老窖群。窖池的窖泥是酒廠取的古潁河河床底部的深層泥土。其細膩純凈有利于微生物生長,后經過滅菌等一系列處理發酵而成。良好的窖泥對酒完成自然發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濃香型固態發酵白酒,就是用純糧加上酒曲,在這樣特有的泥池中完成自然發酵的。每個窖池長2.5米,寬1.8米,深2.2米。高粱和酒曲在這樣的環境和時間的催化中才能生產出優質的濃香白酒。所有的釀酒原料入池之后,需要經過60天的密封發酵,才可以開窖蒸酒。
“科學家團隊對窖池發酵進行了提升改造:密封用不銹鋼窖蓋,四周采用水封,這樣窖池封得會更嚴密,操作也更簡單可控。”高增明介紹說,在不銹鋼窖蓋頂部,有自動測溫測濕儀,能實時監控酒醅發酵情況。
高溫蒸餾取酒后,釀酒師們采用“掐頭去尾”的傳統工藝,把取到的前、中、后不同時段的原酒,按照不同等級、不同度數進行封壇儲藏。
中原食品實驗室釀酒工程創新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陳小雪介紹,目前,中原食品實驗室已在基地實現制曲、釀造、酒體設計等全流程優化升級。
原料優化與制曲工藝升級。好糧釀好酒。科學家團隊建立了原料、制曲工藝與酒曲品質相關性研究模型,這種原料—工藝—品質相關性的研究模型為酒曲生產提供了一個科學的理論基礎。同時,科學家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合作,建立了從原料育種到制曲、釀酒應用小試,再到釀酒原料品種篩選,最后到規模化種植推廣的產業研究鏈條。開發出適合多種風味需求的定向培養菌種,同時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智能曲房,通過改良制曲工藝提高發酵效率和酒體品質。
發酵工藝精細化。運用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技術,對發酵過程中的溫度、濕度、酸堿度等參數進行精確控制,確保酒品質量穩定、風味更加均衡。
勾調技術現代化。科學家團隊依托中原食品實驗室強大的儀器分析平臺,采用氣相色譜和飛行時間質譜聯用技術及氣相色譜嗅聞技術,結合AI算法,打造了“精準化”“數字化”酒體設計方案。使用自動化酒體凈化勾調裝備,嚴格控制白酒中的“不舒適因子”含量,實現“不上頭、不口干”的健康化飲用體驗。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產業發展不停歇,科技創新不止步。樂荷酒的問世,是漯河酒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不僅代表著我市酒業在科技創新、品質提升方面的最新成果,還展示了地方酒業的獨特魅力和發展潛力,讓“中國食品名城”這塊金字招牌更加閃亮。
“我們將繼續秉持‘科技傳承 創新發展’的理念,不斷探索酒類產品的新風味、新體驗,致力用科技傳承塑造新質生產力,將最前沿的科技融入每一滴樂荷酒中,讓每一瓶樂荷酒都成為時間的見證者、品質的傳承者。”陳小雪說,科學家團隊還將進一步貫徹落實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調研中原食品實驗室時“振興豫酒”的指示精神,以酒曲和白酒品質提升為主要核心,配合產業化和消費市場的需求,結合河南酒業和食藥同源產業,從功能活性物質的分離純化、露酒生產工藝的優化以及飲酒舒適度等方面開展系列科研工作,開發功能性露酒產品并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宗。這是獨屬科學家酒·樂荷酒的創新和發展之道,也是樂荷酒業秉持的理念。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新時代,唯有在傳承中發展、在堅守中創新,堅持品質為魂的原則,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為消費者帶來更加美好的品飲體驗,才能始終站立在產業發展的潮頭,乘時代之風、破逆流之浪。面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樂荷酒業必將不斷超越自我,用科技傳承塑造新質生產力,以嶄新的姿態闊步走向美好未來,書寫出精彩的時代篇章。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齊國霞
校對 王 培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