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區農業農村局:深化平安建設 筑牢鄉村振興基石

2024年,郾城區農業農村局立足部門職能,健全完善機制,強化風險防控,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平安郾城建設有機結合、同步推進,實現了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平安建設工作責任。成立由該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平安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結合“三農”工作實際,建立“部門負責、分工協作、責任落實”的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議,及時總結經驗、解決存在問題,為平安建設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為突出平安建設主基調,該局全面加強農業安全生產制度建設和監督管理,牢固樹立“執法重在為民、執法貴在依法、執法服務先行”的理念,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大力推行說理式文書制作。2024年以來,成立行政調解工作組1個,調解農資糾紛30多起,有效避免了群訪事件的發生。為了全方位、多角度開展農業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提高群眾對農業法規政策的知曉率,該局結合重大安全事故案情、案例進行剖析,加強以案釋法。2024年以來,累計培訓執法人員近200人次,發放宣傳材料5000余份;開辦農機駕駛員培訓考試班4期,培訓人員100余人次。
緊盯關鍵部位,筑牢農業安全生產防線。為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工作,郾城區2024年累計播種農作物115萬畝。夏糧生產克服了低溫凍害、“干熱風”等不利因素影響,小麥畝產590.3公斤,總產21.84萬噸,較上年增產1.05萬噸;秋糧生產經過全力組織抗旱播種、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玉米畝產586.16公斤、大豆畝產193.29公斤,總產15.85萬噸。及時足額發放耕地地力補貼3845萬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補貼60萬元,農民種糧積極性持續提高。為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支撐,該局圍繞“水韻沙澧”工作部署,整合3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五虎廟灌區建設、淮河洼地治理、吳公渠治理等項目,全域謀劃建設高標準農田水系連通工程,建成田間水系連通溝渠136條、217公里,干、支、斗渠得到了修復。為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效,該局梳理更新權責事項清單127項;出臺方案、技術措施等規范性文件18項;58項行政許可事項由原來的法定20天辦結時限縮短為即辦件,1項縮短為2天辦結;審查辦理主要農作物種子備案手續498件,審核辦理農藥、種子、肥料、農機類行政許可事項131件,接受群眾電話及現場咨詢1000余人次。開展秋季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出動執法人員400余人次,檢查農資生產經營單位120家,抽檢小麥種子32個批次、肥料29個批次、農藥8個批次。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方面,該局建成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7個,年回收處置各類農藥包裝廢棄物10余噸。郾城區常規化肥用量同比減少0.67%,農藥用量同比減少21%,有效減少了農藥、化肥對環境的污染。培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郾城鮮桃、郾城蟠棗、郾城花生)、綠色農產品7個。
助力鄉村振興,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該局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工作,通過實施“基層信息向上收集、部門信息向下共享”的雙向預警機制,督促指導行業部門常態化排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現現有幫扶政策的延續、優化、調整。強化干部定期入戶排查、行業部門常態化監測篩查和集中排查,及時發現脫貧戶和一般農戶返貧或致貧風險,精準落實幫扶措施。目前,郾城區累計監測幫扶713戶2225人,消除風險402戶1225人,風險消除率55.06%。同時,綜合實施產業、就業、金融、消費等幫扶措施,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緊盯“2+1”工作任務(殘垣斷壁整治、黑臭水體治理、“一宅變多園”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群眾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2024年以來,共拆除殘垣斷壁115處,拆改危舊房屋20處,治理黑臭水體137處,清理垃圾堆4.6萬多處、1.87萬噸,整治村內溝渠321.8公里,建設“一宅變多園”105個,栽種綠化苗木14.15萬棵,使農村人居環境逐步實現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積極推行“專家+示范基地+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農戶”的社會化服務機制,調動種子、農資和植保等專業合作組織共同參與,做到服務指導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有力提升了群眾的科學種田水平,提高了糧食綜合產能。特別是2024年夏季以來,針對旱澇急轉的極端天氣,該局組建50人的農技推廣服務隊,實地指導農戶搶抓雨后有利時機落實減災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了群眾損失。
下一步,郾城區農業農村局將進一步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以務實的作風、扎實的舉措,堅持做到組織領導到位、宣傳動員到位、措施落實到位、紀律嚴明到位,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部門聯系服務農民群眾的工作優勢,為提升平安建設貢獻力量。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姚 肖
校對 王 培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