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快遞智能化“跑”出加速度

工人忙著分揀快遞。
小小快遞,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國家經濟。這幾天,日益增長的快遞分撥量,讓漯河瑞德申通快遞有限公司運營主管呂青杰忙個不停。
“前天還是310萬單,昨天已經漲到330萬單了。”1月14日,呂青杰拿著工作人員送來的單日分撥統計數據表,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臨近春節,快遞業務量猛增,呂青杰早早做了準備。“計劃1月初從外面招100多名臨時工,工資日結日清。我還跟總公司申請加派了15輛貨車。”呂青杰說。
但這幾天突然暴增的快遞業務量,一下子打亂了計劃。面對多出來的幾十萬單業務,咋辦?在他的提議下,公司又從鄭州、洛陽增派了40名工人,并增發了50輛貨車。
2012年,漯河瑞德申通快遞有限公司成為入駐我市的第一家快遞行業龍頭企業。2018年,該公司搬遷至召陵區東城產業集聚區,先后建成3座兩層的自動化分撥車間、智能化物流倉庫和1座六層綜合辦公樓及附屬設施,成為集電商、倉配于一體的物流科技產業中心。
園區門口,一輛輛貨車不時進出,司機跑步打卡。“有預定的到達時間,晚一分鐘都不行。”司機王越峰剛從南陽市趕回來,在大門口掃碼、交貨驗車。
車間里,工人們將快遞裝卸、接收、分揀、細排、打包,靜待貨車將其送到千家萬戶。大型雙層自動分撥設備快速將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快遞通過二維碼識別,分撥進信陽、南陽、平頂山、周口、許昌、駐馬店等城市的卡位。
工人段以卓將一袋袋新到的快遞放到快速轉動的流水線上。“這是最新上線的流水傳送帶,每秒流動距離可達2.5米,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一倍。”段以卓說,每隔一年,公司就會更換效率更高的分揀設備。現在,車間智能化設備占比達80%。
對于呂青杰來說,喜事不止業務量增長這一件。
分撥能力更強了。漯河瑞德申通快遞有限公司與豐樹物流園區達成二期擴建共識,租賃廠房面積達3.5萬平方米,預計投資1.2億元,今年7月份投產后,分撥能力有望單日增加100萬單。
送貨渠道更暢通了。在召陵區郵政物流業服務中心的幫助下,申通、德邦等快遞網點負責人就加強協作配合、降成本提效能,探索出了“快遞進村”的新模式,園區內多家快遞企業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疊加。
“單日業務量從原來的6萬件發展到現在的300多萬件。”兩家區域結算中心,119家車輛運輸企業,全區快遞物流企業達125家,快遞物流從業人員達5000多人……依托區位優勢和優良營商環境,呂青杰信心更足了:“攢勁干,今年的快遞業務量肯定能再創新高!”
文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曉甫
圖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范子恒
校對 王 培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