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聚焦協同高效 強化體制改革

改革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是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的內在要求。2024年,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不斷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持續完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紀檢監察工作體系,著力打通紀檢監察工作堵點,促進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正風肅紀反腐效能。
以改革精神優化力量結構,推動基層監督提質增效。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把打牢基層基礎作為年度重要任務,通過優化機構設置、內部挖潛等,凝聚力量、整合資源,著力解決基層監督力量不足、人員分散等問題。針對縣區紀委監委空編率較高的問題,通過招錄招聘、組織調整等方式為縣區補充人員152名,監督執紀執法一線力量在機關實配力量的占比平均超過70%,基層監督執紀執法力量得以充實,為提升治理效能夯實了基礎。
“派駐監督實行集中辦公,‘室組’聯動高效協同。大家的集體感和歸屬感變得更強了。”談起基層紀檢監察工作的變化,召陵區紀委監委派駐區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負責人趙甜深有感觸。2024年,在市紀委監委指導下,各縣區紀委監委不斷優化內設機構、深化派駐機構改革,提前實現派駐機構集中辦公、統一管理,進一步織密了基層監督網絡。同時,市紀委監委研究制訂提升縣區派駐機構工作質效6項舉措,探索建立“人員一體用、組織一體建、工作一體推”工作機制,促進“室+組”“組+組”資源整合、工作融合、力量凝聚,集約高效開展工作的效果初步顯現。2024年,縣區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線索和立案數量同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針對“礙于人情面子,對同村同族不敢監督、不會監督、不想監督”等問題,市紀委監委在全市探索建立了村務監督協作區機制。全市堅持地域相近、便于監督的原則建立村務監督協作區293個,常態化組織開展集中審核、交叉檢查、專項監督,較好地破解了上下聯動不到位、力量分散薄弱和同村同族監督難題。
“多虧了村務監督協作區幫助,俺村廢坑塘順利改造。如今,廢坑塘變身風景線,成了周邊村民休閑、游玩的新去處。”在舞陽縣太尉鎮第一村務監督協作區交叉監督工作會上,該鎮善德王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王俊德說。舞陽縣是全市村務監督協作區先試先行地。該縣紀委監委在持續發揮76個村務監督協作區作用的基礎上,聚焦擴大監督覆蓋面,不斷鞏固村務監督協作區機制創新成果,打造了橫向以“縣紀委+職能部門+鄉鎮+村務監督協作區”協調聯動,縱向以班子成員聯鄉鎮包片、“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紀委+村務監督協作區”片區協作聯動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橫向+縱向”全覆蓋監督鏈條,有效提升了鄉鎮紀委監督檢查和問題線索處置能力。2024年,該縣通過村務監督協作區摸排問題及線索193個(條),黨紀政務處分31人,組織處理33人。
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必須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2024年以來,市紀委監委不斷健全制度體系,組織開展深化制度建設“精裝修”工作,全面梳理委機關現行有效規范性文件86份,提出“立、改、廢、釋”意見27條,做到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建議、督促提升,確保法規制度落地見效,保障全市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勇睿 通訊員 孫原野
校對 王 培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