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秦保強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

秦保強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
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
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
3月14日,市委書記秦保強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全省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會議部署安排,研究部署相關工作。黃鈁、常英敏、李思杰、王克俊等參加。
會議指出,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是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十四五”規劃全面收官、“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高瞻遠矚、內涵豐富,為扎實推進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作為當前重要政治任務,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論述結合起來,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要深刻認識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增量大、質量高、基礎牢、勢頭好”的重大成就,認識我國“制度有優勢、市場有潛力、企業有活力”的顯著特征,認識我國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有基礎、有支撐、有保障”的客觀條件,進一步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扎實推動各項工作更加出彩。要深刻感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進一步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深刻領會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抓牢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結合實際做好轉化文章,為全國全省大局作出新的貢獻。要深刻踐行勇挑重擔、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要求,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奮力奪取開門紅,切實把“兩會”精神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績實效。
會議強調,一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與省委劉寧書記調研漯河指示精神結合起來,一體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準確把準漯河在全國全省的定位,胸懷“國之大者”、主動擔當奮發作為,發揮比較優勢、拓展豐富落實“四高四爭先”的思路措施,奮勇爭先挑大梁,以一域增光為全局添彩。要深入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落實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要構建“鐵公機水”多式聯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標準引領加快“食品出海”,在擴大高水平開放上求突破。要以高品質食品為高品質生活賦能,以高質量就業保障民生,把落實國家“好房子”建設指南作為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重要內容,把賈湖文化傳承保護融入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設內容,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樹標桿。要圍繞建強組織、防化風險、辦好實事、促進發展健全基層治理模式,健全群眾廣泛參與、加快法治社會建設的機制,探索針對人工智能犯罪等新興領域犯罪的治理模式,在實施高效能治理上建模式。要主動作為、下先手棋,全面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和全國統一的信用修復制度,在融入新發展格局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上奮勇爭先。要先立后破、守正創新,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做強平臺經濟,以制度供給增創先發優勢,在深化改革和創業創新創造上奮勇爭先。要補短強弱、農食融合,爭當踐行“大食物觀”的領跑者,健全脫貧攻堅財政投入形成資產的長效管理機制,推進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上奮勇爭先。要標本兼治、綠色發展,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落實耕地保護上的新理念,建設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在保障生態安全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奮勇爭先。二要全面系統學習研究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學理論用政策,搞好結合轉化。深刻領會國務院對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把握“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取向,敏銳搶抓政策機遇,把政策要求落實到項目謀劃上,在項目中體現落實政策的承載點、創新點,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盤子,充分釋放政策紅利。三要精準把握人大、政協、法檢“兩院”的職責定位,努力開創新局、更好服務大局。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以“小切口”精準立法和更有實效精準監督為現代化建設賦能。市政協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聚焦重大課題、中心工作深入調研、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為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廣泛凝聚共識、匯集智慧力量。市法檢“兩院”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長期重大政治任務,更加有力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以高水平法治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四要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齊心協力凝聚合力,奪取一季度“開門紅”。堅持黨建引領,激發干事創業內生動力,提振“聚焦高質量、奮勇爭第一”的精氣神,抓項目、強支撐,形成任務分解、進度跟蹤、目標落實、成效檢驗的管理閉環,勇挑大梁、多作貢獻,用一季度“開門紅”的實績實效檢驗全國“兩會”精神的學習貫徹成效。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丹 應詩雨
校對 張偉偉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