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歌:讓金石傳拓煥發生機

3月10日,記者在郾城區文化館看到,一幅幅拓片作品靜靜陳列。這些作品的創作者叫李凱歌。他用金石傳拓這項技藝,讓文物在墨色中煥發生機。
2010年,李凱歌因朋友癡迷拓片而結緣金石傳拓。從此,他便一頭扎進拓片的世界。2011年,為了精進技藝,李凱歌奔赴鄭州、洛陽等地遍訪名師,系統學習拓印技藝。經過不斷鉆研與打磨,他掌握了扎實的拓印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據了解,金石傳拓技藝是我國古老的藝術形式,集金石學、考古學、美學于一體,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在長期的實踐中,李凱歌始終秉持“字口清晰、黑白分明、墨色均勻、墨不透紙、拓片完整”的二十字傳拓理念,積累了“因碑用紙、因紙用墨、因碑施藝、因紙施拓、因天施拓”的操作經驗。結合擦拓、撲拓、揉拓、點拓等技法,他制作出的拓片不僅精良,還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碑刻的損傷。憑借精湛的技藝,李凱歌為歷代碑刻、石窟造像做了大量傳拓工作,讓那些深藏在歲月中的文化瑰寶以另一種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古代那些制作瓦片墻磚、書寫碑文的人都是頂級藝術家。他們專注一門技藝,世代傳承,才創造出這么多的藝術瑰寶。我愿做傳承者,接力讓古老技藝在當代煥發生機。”李凱歌說。
李凱歌告訴記者,目前,他正在練習“全形拓”技術。練成后,他能將拓片以立體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讓大家更加直觀地感受文物的生命力。
2023年,李凱歌傳承的金石拓片技藝被列入郾城區級和漯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4年,他的作品《唐·馬君墓志》在第七屆漯河市傳統手工技藝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傳拓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讓歷史‘開口說話’。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我既然愛上了它,就會一直做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把文化傳承下去。”李凱歌說。
文/圖 漯河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張 贏
校對 劉亞杰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