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縣城關街道: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

近年來,臨潁縣城關街道創新構建“黨建引領·筑基融合”社區治理模式,以法治建設筑牢治理根基,以網格化管理激活治理末梢,以共建共享匯聚共治合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核多元”治理架構。2024年,城關街道網格化治理平臺累計處置民生問題430余個,群眾滿意度達98.5%。
筑牢紅色堡壘,織密基層治理網。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將黨組織延伸到小區等治理末梢。實施“頭雁領航工程”,培育出“調解能手”王濤、“網格百事通”李娟等基層治理骨干。建立“理論培訓+實戰輪訓+技能比武”三維培養體系,創新“全科社工”服務模式,推動網格員從“專科醫生”向“全科大夫”轉變。
深化法治建設,促進矛盾糾紛化解。創新“多格合一”模式,整合公安、城管、司法等9個部門資源,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潁昌社區首創“社企聯調”機制,為經開區企業化解勞資糾紛23件。建立“五訪調解”(訪社情、訪民意、訪困難、訪矛盾、訪建議)網格體系,搭建網上意見箱、小區議事廳等八大平臺。老城社區“濤哥調解室”為社區居民累計調解糾紛86件,調解成功率100%。
凝聚共治合力,繪就基層治理同心圓。培育“老城合伙人”等社會組織12個,打造了“二悅二”“老伙計”“鼓立幫”“姚桂枝”等服務品牌。建立社區治理專家庫,吸納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才42名。打造“社區有鄰”幸福共同體,創建“幸福小區”3個,設立“紅色管家”服務崗28個。建立“雙述雙評”機制(網格員向黨組織和群眾述職,接受雙重評議),制訂網格員星級評定辦法,設置組織建設、矛盾化解等6大類23項指標,實現治理效能可視化。
通訊員 楊麗麗
校對 劉亞杰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