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一線 | 傳承非遺技藝 帶動村民增收

“剪的時候要根據畫好的輪廓,一步到位,保持線條流暢。這樣剪出來的作品才好看。”3月18日,在召陵區老窩鎮孟灣村的公益剪紙課堂上,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常桂連認真講解。
常桂連是老窩鎮孟灣村人,從小跟母親學習剪紙。多年來,常桂連通過不斷積累和創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2022年,常桂連鄉村非遺展示館落戶孟灣村。此后,這里成了常桂連公益剪紙的教學點。“我幾乎每周都會講一次公益課,希望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為村里做些有意義的事。”常桂連說。
課堂上,學員們全神貫注、小心翼翼地剪著。不一會兒,精美的剪紙作品便在他們手中誕生。不同形狀的蓮花燈、翩翩起舞的蝴蝶……經過學員們的剪裁,普通的紅紙變成了生動的剪紙作品。“我從最簡單的對邊折剪開始學習,現在已經能剪花、鳥、蟲、魚等圖案了。”剪紙愛好者馬新霞說。
除了公益教學,常桂連還通過開發文創產品為村民拓寬致富渠道。剪紙抱枕是常桂連開發的文創產品。剪紙圖案搭配柔軟舒適的抱枕面料,既實用又美觀。為促進村民增收,常桂連將部分剪紙抱枕的訂單分到他們手中。“我為村民提供制作抱枕所需的布料、香料等。村民加工制作,制作完成后,獲得相應的報酬。”常桂連說。
“跟著桂連做抱枕,我不出家門就能多一份收入。”村民王平霞說。
漯河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李沛真
校對 張偉偉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