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保護古樹名木 傳承綠色文脈

“每次途經此處,只要目光觸及這棵老槐樹,內心便不由自主地平靜下來,仿佛所有紛擾都被遠遠隔開。”3月20日,常來守護老槐樹的市民劉大爺告訴記者,因這份特殊的情感,他總會順手拿起工具,認真打掃老槐樹周邊的衛生。
老槐樹位于沙河、澧河交匯處的南岸。老槐樹旁的介紹牌上寫著:據方志記載,老槐樹是螺灣先人栽種,迄今已有600余年。由于這里雙河匯流,舟楫便利,東通于海,西達于山,南北陸路暢達,故商旅群集、百貨薈萃。楚漢、冀魯、山陜商賈,云集于此,進行物資交流……
像老槐樹這樣的古樹名木,我市還有很多。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我市現有一級古樹(500年以上)28棵、二級古樹(300年至499年)27棵、三級古樹(100年至299年)1343棵。這些散落在城鄉的“綠色國寶”,用年輪見證著歷史,守護著一方水土。
文峰鄉白果樹村的銀杏樹
今年3月15日,《古樹名木保護條例》開始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規范,填補了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國家層面的法規空白,意義重大。
我市歷來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早在《古樹名木保護條例》頒布之前,我市就已經積極探索古樹保護的有效途徑。
“舞陽縣馬村鄉華店小學的古槐樹歷史悠久,是當地居民心中的精神象征。盡管當地居民普遍具備較強的保護意識,但由于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對古樹的保護效果不明顯。”舞陽縣林業事務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張曉瑞說。
為保護古槐樹,該中心采取綜合性保護措施,包括整形修剪、截干處理、改善根部環境、填充樹洞、根部復壯、吊掛促芽劑與噴施葉面肥等,并通過澆灌越冬水、返青水及防治病蟲等手段加強日常養護,確保古槐樹健康生長。
馬村鄉華店小學的國槐樹
2024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市公安局和市城市管理局印發了《漯河市打擊整治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活動“春風2024”專項行動方案》,嚴厲打擊破壞古樹名木的違法犯罪行為。截至目前,我市古樹名木違法犯罪案件為零。我市充分發揮林長制作用,依靠“一長兩員”的力量,對古樹名木進行常態化巡查巡護,及時發現并消除火災、蟲害、雷擊等潛在隱患。針對古樹生長情況,邀請專家團隊“把脈會診”,并采取鋸除枯枝、修補樹洞、開挖透氣井、設置圍欄等針對性復壯措施,對古樹名木進行保護。截至2024年年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已完成10棵一級古樹的復壯工作。同時,該局積極開展古樹名木相關宣傳,挖掘古樹背后的歷史文化價值,營造關心支持古樹名木保護的良好氛圍。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宣傳貫徹《古樹名木保護條例》,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講好古樹故事,傳承古樹文化,增強公眾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同時,該局還將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針對瀕危和長勢不良的古樹,堅持“一樹一策”原則,科學制訂并實施復壯計劃,切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文/漯河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張 贏
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校對 張偉偉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