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開足馬力提速增效 確保任務落實落地

拼搶“開門紅”競速跑已進入沖刺階段,漯河如何鉚足干勁全力確保一季度經濟實現“開門紅”?
3月24日,我市召開第一季度經濟運行調度會議,深入貫徹省委書記劉寧蒞漯調研講話要求,分析研判當前形勢,對做好經濟運行工作進行再調度再部署,推進一季度“開門紅”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市委書記秦保強強調,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采取堅決有力措施,確保一季度“開門紅”,同時又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好安全生產,把赴廣西梧州市、欽州市、南寧市學習考察成果轉化為落實省委“四高四爭先”的實際舉措,站位國家大局謀劃工作、謀劃項目,在全局上謀勢、在關鍵處落子。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市長黃鈁講話時強調,要戒驕戒躁、全力沖刺,堅持目標不變、標準不降,把工作落實到各領域各行業各重點企業,加強監測調度,精準發力施策,確保如期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會上,市發展改革委、市統計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相關單位匯報了第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和工作建議。各縣區、功能區匯報了實現一季度“開門紅”的具體行動舉措。
3月18日,位于經開區的漯河太古可口可樂PET汽水生產線正滿負荷生產。
臨潁縣前兩個月新材料產業產值大幅增長,銅基新材料規上企業產值同比增長68.7%;智能制造產業穩中向好,食品產業逐步趨穩。臨潁縣將緊抓實體支撐,對縣內工業30強企業,實行“一企一專班”和日調度機制,確保滿負荷生產;抓挖潛促增收,緊盯14個重點領域實施精細化管理;抓對上爭取,積極申請超長期國債、專項債等政策性資金;抓精準調度,實行縣委書記、縣長、常務副縣長、經開區主任牽頭負責制,壓實各方責任,為全市實現“開門紅”貢獻臨潁力量。
舞陽縣目前已簽約7個項目,總投資超47億元。舞陽縣將把經濟運行調度落實到企業、項目上,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抓好招商引資、抓好項目支撐,建成投產一批項目、籌備開工一批項目,抓好增長點培育,圓滿完成各項既定目標任務。
郾城區醫藥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超150%,河南食品科創園新實驗大樓1層至7層交付使用,2棟智慧廠房主體建成,“塔格糖+”產業園7棟廠房建成投用。郾城區將全力拼經濟、提增速,推動一二三產業實現增長;全力抓工業、強支撐,對支撐企業抓滿產、新增企業抓達產、新上項目抓擴產、非制造業抓穩產;全力擴投資、增動能,開展長三角專題招商,確保一季度實現“開門紅”。
源匯區醫療器械產業支撐作用明顯,1月至2月,7家規上企業產值同比增長超28%;智能制造業快速增長,文旅產業加速融合,河上街景區春節期間4次被央視報道,激活了市場,帶動了消費;商貿產業持續繁榮,電商、直播經濟快速攀升。該區將緊盯指標抓調度,全力以赴抓預期、穩增長;抓實項目添增量,全面提升工業經濟實力;挖掘潛力擴消費,大力發展‘夜經濟’、電商經濟;抓要素強保障,抓住“三區三線”劃定機遇,充分利用區內資源,為項目進駐提供堅實要素保障,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召陵區1月至2月雙匯系列項目龍頭帶動明顯,高成長性企業發展提速。該區將強化工業運行監測調度,對轄區30家重點企業實行“三包一”服務機制;千方百計擴大消費,抓實重點項目支撐,用好19個省、市重大項目“掛圖作戰”系統和“指揮部+工作專班”等工作機制,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對在建及新開工項目進行全面梳理摸排,完善手續,確保全部入庫納統;全面加大商品房銷售力度,持續用好財稅收入。
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一季度預計完成增長9%的目標,全區在庫“四上”企業338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59家、1月至2月億元以上重點企業增長超30%的有14家。該區將錨定“開門紅”目標,攻堅克難、勇挑大梁,強化“三級分包”服務,助推企業穩產滿產;分秒必爭抓推進,拼盡全力保運行;落實“六職+全員”招商工作機制,不遺余力抓招商,拼搶項目擴投資;完善服務促升級,千方百計擴增長。
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經濟運行開局良好,完成了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增長既定目標。該區將強抓項目擴投資,突出港口建設引領,加快在建項目進度,加快竣工項目運營,爭取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強力抓招商擴增量,派人外出招商32次、走訪企業45家,全面開展春季招商攻堅行動,推動落地項目全面開工,持續跟進一批重大項目,加快簽約落地;強力建園區育企業,培育壯大臨港經濟,推動冷鏈產業聚鏈成勢,加快建成臨港科創園區。
西城區現代化服務業開發區重點工作蹄疾步穩,經濟指標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限額以上零售企業零售額、服務業四大行業營業收入增長均完成既定目標。該區將圍繞“城市經濟核心區、城市建設新名片”定位,緊盯全年目標,進一步強化經濟運行調度,以萬達新商圈綜合提升工程為抓手,在消費擴容升級上創新突破;在高水平高中、高水平醫院、工人文化宮、深圳數據交易所漯河工作站等重點項目建設上靶向發力,加快補齊發展短板,奮力實現“五聚”目標。
文/漯河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徐斐斐
圖/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 佩
校對 張偉偉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