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木雕《精忠報國》弘揚岳飛精神

近日,我市市級非遺傳承人王敬民的木雕作品《精忠報國》,成功入選第七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此次展覽,我省僅有四位工藝美術家的作品入展。王敬民的木雕作品《精忠報國》能夠成功躋身國家級大展,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呢?3月22日,記者走進王敬民木雕工作室,聽有“王一刀”美譽的王敬民講述作品《精忠報國》背后的故事。
“岳飛在郾城抗擊金兵的故事流傳已久,我一直想用木雕來表現岳飛形象,講述漯河故事,但構思一直不成熟,也沒有中意的木料。”王敬民談起雕刻《精忠報國》的原因時說,“去年10月份淘得一塊長100厘米、高近50厘米的陰沉金絲楠木,木質細膩、古樸,氣味芬芳。這種顏色、質地的木料,最適合表現深沉、有滄桑感和大場景的故事。我腦海中立即閃現出郾城大戰中岳飛縱馬持槍、率領千軍萬馬沖鋒殺敵的畫面。”
雕刻時,王敬民用淺浮雕加深浮雕鏤空相結合的手法,層次分明地刻畫人物形象和場景。最終,歷經千刀萬鏤,他耗時兩個月完成了作品。
記者看到,木雕中岳飛一手持槍一手挽韁,披風飄逸、戰甲锃亮,眉目清晰、眼神堅定、表情嚴肅,栩栩如生。岳飛胯下戰馬前蹄騰空,氣勢不凡。岳飛的兩側戰旗飄飄、塵煙飛揚,好似與敵進行生死搏殺。
在作品左上部,王敬民特意雕刻了岳飛半身像,赤裸后背上“精忠報國”四個字清晰可見,以此展現岳母刺字永遠激勵著岳飛保家衛國、報國殺敵。
這件木雕作品的底座也大有講究。王敬民告訴記者,底座材質是碳化老榆木,色澤黝黑,紋理似云像塵,襯托出上面雕刻作品的厚重感和滄桑感。
“這是我目前完成的難度最大的一件作品。作品要表現的是岳飛的英雄氣概,所以人物表情、衣著盔甲,還有騰空而起的戰馬,都很不好把握控制。”王敬民說,“人物和戰馬的側身是最不好雕刻的,如果掌握不好刀法就很難展現其精氣神。所以,能夠順利完成這一作品,讓我更加自信。”
作品完成后,恰逢中國工藝美術館和中國藝術研究院聯合征集第七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作品。經過層層評選,木雕《精忠報國》脫穎而出,成功入選。
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是我國當代工藝美術領域最高級別的國家級展覽之一。該展覽由中國工藝美術館和中國藝術研究院聯合主辦,展示全國工藝美術各個門類的精品佳作。
木雕《精忠報國》入選國家級工藝美術展覽,極大地鼓舞了王敬民。多年來,他注重在木雕作品中融入漯河本土文化,相繼雕刻了不少融合楊再興、許慎、賈湖等文化元素的作品,受到了業界的好評和社會的歡迎。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齊國霞
校對 冼 薇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譚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