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讀書會:用文字熨平歲月的褶皺

芬芳讀書會正開展讀書活動。蘇煥祎 攝
■本報記者 陳思盈
“人到中年,孩子外出求學,我的時間終于充裕了。然而,從忙碌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心中竟生出些許空虛。在這個短視頻蠶食注意力的時代,我常看著時鐘驚覺:兩個小時不知不覺在指尖劃走,收獲卻空空如也。”近日,芬芳讀書會的發起人華文菲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每讀完一本書,她都渴望與喜愛讀書的人探討一番,于是心中便萌生了創建讀書會的念頭。
2024年11月上旬的一天,參加完漯河日報社舉辦的采風活動后,文友程慧鴿邀請華文菲和其他姐妹到家中小聚。書房布置得溫馨雅致,花瓶里的鮮花香氣四溢。華文菲把成立讀書會的想法道出,大家紛紛響應。經過商議,大家決定每周舉辦一次讀書會、每次共讀一本書,相互交流。每次活動結束前,大家一起確定下次活動的共讀書目;活動結束后,再把各自的發言整理成文字,由華文菲整理后撰寫側記,程慧鴿負責制作活動視頻。因讀書會成員全是女性,都愛美、愛養花,且都喜歡周瑄璞老師的小說《芬芳》,經過商議,最終確定了芬芳讀書會的名稱。
從舉辦第一期活動至今,讀書會已經持續了五個月,組織活動十多期。活動開展以來,成員收獲頗多。大家一致認為,帶著任務讀書不僅是逼自己一把,還能傾聽不同見解,提升閱讀效率。
讀書會成員目前共有5人,年齡都在50歲左右。她們認為,中年是進步的新起點。只要愿意,生活依然可以充滿無限可能。她們想用行動證明:中年女性的精神世界應比少女時代更豐富、更動人。“人到中年,我們愈發相信閱讀是永不褪色的靈魂遠行,也是女人最好的化妝品。中年女人更需要在某個周末下午,捧著茶盞與同齡人聊聊馬爾克斯的魔幻里藏著怎樣的現實隱喻,《百年孤獨》的宿命感為何讓我們眼眶發熱……”華文菲說,讀書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她認為,吃飯穿衣滋養生命,讀書滋養靈魂。若能將二者完美融合,人生必將更有意義。
讀書會成員程慧鴿說,參加讀書會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最初,每次活動發言時她都會緊張。現在,她感到越來越輕松,體會到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幸福。
讀書會成員韓月琴說,越忙碌越需要為自己找一個出口。每讀完一本書,她都想找個人聊聊感受。讀書會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舉辦第九期活動時臨近春節,大家雖忙著準備過節,但分享讀書的熱情依然不減。由于天氣寒冷不便出門,她們決定將讀書會改為線上。那次活動與眾不同,大家印象深刻。當時分享的書是本土作家張一曼的《白菜素面》。程慧鴿在活動隨想里寫道:“一曼身上有一種沉靜、獨特的氣質。這種氣質吸引了我,感覺我們內心深處有某種相似之處。果然,讀完她的書我明白了,我們都內心敏感,不太善于交流。其實我們的內心是柔軟且熱情的,并深愛著身邊的一切。”
讀書會成員劉潔說,人到中年,容顏衰老、體力不支等曾讓她一度陷入焦慮。讀書會成了她放松、思考和交流的空間。交流中,她學會了傾聽與表達,重新找回了閱讀的樂趣,感受到了成長的力量。
讀書會成員王艷敏喜歡做飯、讀書和寫作。她說,要把讀書當成一味調味料融入生活這頓大餐,希望做出不一樣的美味佳肴。她非常喜歡讀書會輕松愉悅的氛圍。目前,她還在學習怎樣拍視頻和剪輯視頻,以此記錄生活。
讀書會不僅是學習知識的課堂,還是讀書“搭子”的靈魂相遇。目前,讀書會成員共讀了劉亮程的系列作品、李娟的系列作品、王劍冰的系列作品及《一句頂一萬句》《人間草木》《額爾古納河右岸》《白菜素面》《一路繁花》《情懷鄉間》《歲月的歌謠》等。每個舉辦讀書會的日子,她們在飄著茶香、花香和書香的午后相遇,在小而美的環境里讓每個生命都能被溫柔承接。程慧鴿說:“愿這里成為一面鏡子,讓我們在《活著》中照見堅忍,在《瓦爾登湖》里覓得從容,用文字的溫度熨平歲月的褶皺。”
“從第十三期起,我們在每期活動最后又增加了一個環節——讀經典,以弘揚傳統文化、擴大閱讀面。”華文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