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為了一脈清流連城鄉

奮楫爭先,創出新彩。今日漯河,從食品名城到創新高地,從項目一線到企業園區,從鄉村田野到城市社區,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為全面落實省委“四高四爭先”部署,本報自今日起推出《高質量發展進行時》欄目報道,聚焦我市在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展現我市在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化改革、城鄉融合、生態保護等關鍵領域奮勇爭先的態勢,展示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的豐碩成果,激勵全市黨員干部群眾堅定信心、埋頭苦干,為新時代漯河“二次創業”匯聚磅礴力量。敬請關注。
混凝土泵車伸展長臂精準澆筑,挖掘機轟鳴聲此起彼伏,工程車輛往來穿梭……
4月2日,記者在中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漯河市裴城水廠及配水管網項目工地看到,建設者齊心協力、爭分奪秒奮戰在一線,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裴城水廠是我市引澧入潁項目重點控制性工程,被列入七大民生工程,是水韻沙澧綜合提升工程的重要內容,更是保障郾城區全域生態補水、飲用水源置換、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重要支撐。
記者來到配水井施工處,只見頭戴安全帽、身著工作服的工人們正在進行鋼筋捆扎作業。“你看,這里便是河水變身自來水的第一道關卡。”項目總工樊樂介紹。
在這個占地約90畝的工地上,項目建設“多點開花”。“這里有配水井、預處理藥劑投加間、絮凝沉淀池、過濾池、清水池、倉庫、維修間、綜合辦公樓和食堂等十幾個施工作業面。未來建成后,將通過取河水、雜質吸附、沉淀、過濾、除味、消毒、凈化等工藝流程,使河水達到生活飲用水的標準。”項目黨支部副書記周艷民說。
作為重點民生工程項目,如何保證工程質量和建設進度?“我們進駐項目工地后,弘揚中建路橋‘忠誠實干 爭創精品’的企業精神,堅持安全第一、質量至上,破解難題、全力攻堅,爭取項目早建成、早投用,把‘建橋先鋒、筑路尖兵’的企業美譽留在當地。”項目黨支部書記、經理彭敬宇說。
憑借精湛的技術和卓越的管理,中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打造了近千個精品工程。然而,這個項目的推進并非一路坦途。在施工初期,項目部遇到難啃的“硬骨頭”——管道過沙河段工程。該工程采用定向鉆施工技術,施工時因河床下的流沙層伴有砂漿且時刻涌動,稍有不慎泥沙就會灌入,工程一度陷入停滯狀態。
“流沙像長了‘牙齒’一樣,把我們的水平定向鉆都‘啃’平了。”彭敬宇說。面對挑戰,項目部組織專家會診,先后提出往管道注水、用重型吊車拖入、使用滑輪組牽引三個方案。經過論證,最終選定使用滑輪組牽引方案,解決了施工難題。
“當時下著大雪,為了保證工期,我們克服種種困難,采用導向鉆進、回鉆擴孔等多種施工工藝,順利把帶著積雪的管線從沙河底下穿了過去,實現管道精準貫通,為全線通水掃清了障礙。”彭敬宇欣慰地說。
從技術、方案改進到用地、資金保障,在自身努力和各級政府、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該項目的一個個難題被破解。今年開春之后,裴城水廠掀起項目建設高潮。“眼下,項目工地有14個施工作業面在滿員作業,施工人員有90多名。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搶抓晴好天氣,全力以赴搶進度。”彭敬宇說,目前綜合辦公樓主體框架已建成,東側清水池池體澆筑已完工,西側清水池正在進行水泥澆筑,加氯加藥間地上機構模板支架正在搭設,污泥脫水機房基坑準備回填,配水管網正在加快建設,漯西工業園區管網已施工完成。
“我們爭取6月底主體完工,在年底完成配水管網工程,讓老百姓早日用上‘放心水’。”彭敬宇說,裴城水廠建成后將連通郾城區6個鎮38個供水站,置換全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地下水源,全年可調水6400萬立方米,農村受益人口30.4萬人,實現城鄉供水同質、同網、同源、同服務、同監管的目標,同時向漯西工業集聚區和淞江產業集聚區供水,為鄉村振興和保障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今天的飲水工程,明天的民生福祉。引澧入潁工程通過水資源科學調配,助力我市水資源優化、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改善,實現生態調水、水系連通。到明年春天,當地村民擰開水龍頭就能用上與城市同質的自來水,工業園區用水也更加有保障。如今,這座融合智慧水務系統的現代化水廠,不僅承載著城鄉供水同網同源的民生期盼,更激蕩著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文/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 華 謝曉龍 郭嘉琪
圖/通訊員 周艷民
校對 冼 薇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李玉冰